为了您的浏览质量,请您跳转是PC端网站!

立即跳转

平昌概况
地方文化
筛选
  • 平昌简介
  • 交通运输
  • 资源环境
  • 历史沿革
  • 行政区划
  • 地方文化
  •        民间文艺
           翻山铰子
           翻山铰子是源于川东北平昌县西兴、龙岗一带,流传于大巴山区达州市、巴中市、南充市所辖部分县(市、区)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。准确的讲,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(铜质小镲)的男子舞蹈。2008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 
           舞龙
           舞龙,平昌民间谓之“耍龙灯”,主要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。龙的类型有:彩龙、火龙、水龙、板凳龙、草龙等五种,其中火龙最有特色。耍火龙时要用烟火冲烧,民间谓之“烧花儿”,烧掉秽气。其花儿通常有纸花、竹筒花、牛欠花、生铁水花等。
           粉壁乡皮影
           平昌县粉壁乡皮影剧起源于清朝末年,民国期间,由该乡红光村民间艺人谯春林先生自己掏钱,把雕刻师和表演艺人请到家中雕刻影子和传授表演技艺。事后,组建了以魏仕臣等七人组成的皮影表演队,他们扛着皮影、幕布、乐器等道具,到宣汉、万源、达县、邻水、大竹等地演出。2013年7月18日晚,粉壁场镇成功上演了《桃山救母》、《五台会兄》两个皮影剧本。
      
           生活习俗
           婚俗
      旧时,平昌民间男女婚姻一般都由介绍人牵线搭桥,经双方父母同意后自由恋爱一段时间,长者达数年之久。这段时间里,要履行“六礼”迎亲之俗。其作法:一是男家请媒人(介绍人)到女家提亲谓之“纳采”;二是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“八字”谓之“问名”;三是男家合八字后并决定缔结婚姻,并送去礼情谓之“纳吉”;四是男家给女家送去聘礼务办嫁妆谓之“纳徵”;五是男家择出吉日并备礼告女家求得同意结婚日期谓之“请期”;六是正式结婚之日组织迎亲接人谓之“新迎”。解放前迎亲均用花轿,后多用车辆。农村婚娶中,还有一种“哭嫁”或“坐歌堂”的习俗,后不普遍。
           建房
           旧时,建房是平昌居民人生大事,“宅为人之本,人以宅为家,居若安即家代昌”。为此,在建新房的一系列工程中,都要举行庄重严肃、种类繁多的活动,一般都是以万物有灵为依据,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民俗仪式:首先是请风水先生相宅、石匠进山选石、开山取石、破土下基;其次是请土匠架板筑墙、安过墙、提垛子、开梁口、下墙板、封梁口;再次是请木匠进山寻梁、取梁、做梁、画梁、祭梁、上梁(包括设鲁班堂看财、除煞、持红、发梁米、拜梁、缠梁、赞梁、清梁、发梁、起梁、拉梁或吼梁、压梁、踩梁、甩包子、放斗等)、起列、上穿、立柱、做大门、安大门、祭大门、开大门(开财门)、立神龛、面院坝、开龙眼(开龙门)、扫院坝、祭祀新房、乔迁新房等都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。举行建房民俗仪式,根据房主的贫富,分规模大小,最贫困者建房相宅、上梁办房酒之俗也必不可少。